浅谈音乐与审美教育
21世纪,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同时也是高等教育、高等院校进步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对音乐审美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古往今来人们对此研究的很多,至于如何给创造性思维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说法众多。美国科学家保罗伯格曾说:“进入大学后,老师鼓励我们提出我们和他们知识与经验之外的问题,思考那些我们找不到答案的事情。开始是重复已做过的实验,随后就要求我设计新的实验方法解决我自己提出的难题。这是极富挑战性的。在任何时候,创新性的思维都是最宝贵的。也许正是这些早期的经历,激发了我探索未知世界并找出答案的欲望。”①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的重要之点就在于有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区别于其他思维,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笔者粗略的列举如下:***性:与他人不同,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连动性:具有自此思彼的能力;交向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跨越性。从思维的进程来说,它表现为常常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前进的跨度;综合性:善于选取前人智慧宝库中的精华,通过巧妙结合,形成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它是人类智慧最集中表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
一、音乐审美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发展
音乐是以听觉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把现实生活用听觉来展示给听众。它歌颂现实生活中一切良好的、值得模仿的范例;同时它还揭露现实生活中一切应当憎恶、抛弃和克服的东西,激起人们的情绪反应,以实现对人们心灵的引导。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灵感、想象,这正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妙处所在。1、中西方学者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探索中国古代学者对创造性思维过程作了初步的、粗浅的研究。中国古代最早探索创造知识的学者应该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他提出了“言必立仪”的主张。“言必立仪”就是要为判断言论的是非利害确立一个标准,这是应包含认识的真理(是非)标准和价值(利害)标准。墨子还在《墨子非命上》提出了“三表说”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愿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三表”,主要以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及其社会效果作为验证言论的标准。古代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他在《韩非子奸劫弒臣》中提出了“循名实以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学者已开始对知识的探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西方学者对创造性思维究其原因也苦苦探索了几千年。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最早涉足创新这一领域,他曾指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一切皆流,万物常新。”①古希腊还有位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所运用他所发现的形式逻辑、归纳演绎法对创造性思维过程做了较为精确的论述。他认为,“人们的认识在于认识事物的‘原因’。起初,人们通过归纳,上升到直觉,得出‘第一原理’,然后再从第一原理出发,进行演绎论证,一步一步地揭示出在第一原理基础上的其他原理。这样就形成了科学体系。”②西方还有很多学者对创造性思维过程作了不同的论证。例如,经验论代表人物弗兰西斯培根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观点是由一个实验得来的感性事实到一般原理的逐步进化过程,他主张先由感性事实到较低的原理,再逐步上升到一般原理。2、音乐审美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用音乐审美教育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大学音乐美育教育是关于人类自身美化的一门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手段。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塑造完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的人格。音乐审美教育对创造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社会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审美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们分享来自表现形式的意义,尽可能充分地分享音乐作品中创作出来的表现性、审美性,以便他们得以体验那些作品中捕捉到的对感觉的探索与发现。音乐审美教育还应当使人们尽可能充分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创造与想象。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作用与所有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一样的,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人的感觉教育,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音乐的审美意义可以令人接近,这是一种积极的、指导性的、参与性的作用,要求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学素养。
二、音乐审美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要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通过音乐要比通过其他途径更有效。音乐教育能给人一种与他人的共性意识,就必须首先是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性。笔者归纳了以下三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内化教育:内化一词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关于内化这个概念在这里只言片语还很难讲清楚。但是,内化本质上就是这种“由生理过程向心理过程的转化”。有学者认为:内化就是教育的真谛。当前的教育忽视了内化,把教育简单的认为是应试教育,从而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音乐审美教育应该就是一种内化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思想,激发人的创作思维与想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灵感是跟创造动机和对思维方法的不断寻觅相联系的,是以创造者对解决任务的方法的不断探索为前提的,它是创造者孜孜不倦学习的结果。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会拜访懒惰者,在科学的创造中,创造者也只是由于孜孜不倦的劳动,才探明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许多规律。”①音乐审美教育还可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感知去创造想象新的形象,激发更好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教育: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语言吗?托尔斯泰的观点即:“音乐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语言,而且同任何好的语言一样,这种语言中所用的词汇的意义是可以规定的。”②音乐是情感的表达。音乐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者必须不断提供机会让人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如果音乐的表现性是音乐最有价值的部分,那么,通过理论学习再加上实践就达到了音乐的整体力量了。所以不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对于分享表现力的丰富性来说,这种音乐体验还十分缺乏。音乐审美教育要能够更接近音乐的创造性本质就必须给学生很多机会来施展音乐方面的创造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所用的语言应当和他们的目的相适应,要说明音乐的表现内涵,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要具有描述性,而绝不是解释性,遣词要仔细,选用的词对注意提供感觉的条件的音乐事件要有号召力。只有一样可以适当地引起对音乐的情感反应:这就是音响本身。所以,音乐审美教育要结合音响教学,这样不会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指的是从学生个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启发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音乐学科教学运用这种方法是较多的,因为每个人所受家庭、性格、艺术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个体差异。那么,音乐审美教育也应该逐步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以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课堂教学要打破那种“老师滔滔的讲,学生静静地听”的封闭、沉闷的氛围,首先要做到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中来,有条件的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实践能力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众多的音乐家传记中不难发现,他们从小就有把一切感受迅速转化为乐思的能力,在国外的音乐教育中,音乐课堂上很多学生参与音乐创造的积极性。因此,要使人们的音乐审美观念与社会的发展真正统一起来,还需多多探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浅谈音乐与审美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