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骐《我的父亲梁实秋》赏读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浙江省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景星学社社员。以下是整理的梁文骐《我的父亲梁实秋》赏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学了一辈子英文,教了一辈子英文。晚年尚编写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14岁入清华读书8年,留美3年,退休后又居美七八年。似乎应该西化颇深。其实不然,父亲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父亲身上,似乎获得成功。
祖父是前清秀才,家境优裕,所以可以不仕不商读书为乐。祖母育子女12人,2夭折。存5子5女。父亲是次子,但长子早逝,所以在家庭中实际是长子,最为祖父钟爱。旧式瓦房的3间东厢房,是祖父的书房。设一床,午睡。自地及宇,皆书,不见墙。此书房是个森严的地方,孩子是不准进去玩的。就是叔叔姑姑们长大,仍是不进这书房的,父亲是唯一的例外。父亲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我四五岁。我记得父亲老是坐在祖父书房里,不知谈些什么。
父亲并不治小学”,祖父的那些书,我想父亲也未曾读过。但书的存在,即是一种教育。父亲小时候上公立小学,然而祖父仍延请了一位周老师来家作塾师,授古文。我七八岁时,在父亲书房里曾发现过父亲小时候的作文簿,之乎者也,我看不懂。父亲考清华时,先初试入围,然后由一个督军之类的大官堂试。一列小孩,长衫飘飘,由马弁引领,鱼贯登堂,设几作文。父亲因有塾学根底,以首卷高第。所以,清华虽是洋学堂,以英语教育为主,父亲却是先有了塾学熏陶。幼年的灌注,对于他一生的治学,立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父亲晚年,倒是穿西装。而教书10年,口操英语,却总是长袍马褂,千层底布鞋,叠裆裤子还要绑上腿带子,很土。初次上课,时髦的男女学生往往窃笑,父亲也不在乎。好在外观上的不调和,并不妨碍授课。在北京师大,有一次讲Burns的一首诗,情思悱恻,一女生泪如雨下,讲到惨怛处,这女生索性伏案大哭起来。我问父亲:“您是否觉得很抱歉?”父亲说:“不。Burns才应该觉得抱歉。
父亲年轻时不甚用功,据他自己说,30岁之后才晓得用功。其实这还不算很迟。苏老泉也是27岁才用功念书的。至于十有五而志于学,固然今之国中生类多能之,上学之外,补习班,家教,双管齐下。而在父亲那个时代,并不多见。照我的观察,父亲的用功,也还未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那种程度。到了晚年,知来日之无多,才如饥似渴地猛读起来。像《二十四史》这样的重磅巨著,也通读无遗。
总的来说,父亲虽然数十年手不释编,但是他的兴趣却很广泛。也许习文学的人应该如此吧。 父亲喜欢书画。中国的历代书法家,他最推崇右军,常常叹息:“右军的字实在无法学得到”。父亲写过不少条幅,中年以前写稿写信都是用毛笔,晚年才改用钢笔、圆株笔。大概是比较省事省力吧。也画过一些梅花、山水。但过了中年就不再画了。也治过印。镌刻的章,皆放在北平家中,乱湮烟灭无存矣。 至于博奕,亦是父亲所好。抗战时期,在四川北碚,家中常有竹战。但他从不出去打牌。文人之耽于麻将者,恐怕梁任公当推第一人。据说任公主编报纸,许多社论即是任公在牌桌上口授笔录而来。父亲之耽麻将远不至此。家中的另一种战争是围棋。棋客入室,不遑寒暄,即狂杀起来。他们下的那种棋,日本谓之“早??”。落子如飞,如骤雨,如爆豆,速度既快,盘数遂多。输的红了眼,赢的吃开了胃。在恨恨声、惊呼声、抗仪声、嘻嘻的笑声、喃喃的自语声、哀叹呻呤声中,在桐油灯的黯弱光线下,不知东方之既白。父亲的兴趣不限于亲炙,壁上观也同样盎然不倦。几位感情特别丰富的棋客,父亲最爱观赏。北碚时代过去,博奕之事遂告浸绝。
父亲爱看体育竞技。但体育运动是父亲之所短。在清华读书时,马约翰先生主管体育,督导甚严。父亲的游泳课不及格。补考,横渡游泳池即可。据父亲说,砰然一声落水,头几下是扑腾,紧跟着就喝水,最后是在池底爬,几乎淹死。老师把他捞起来,只好给他及格。父亲玩过的球类运动,有乒乓球、棒球两种。我见过父亲打乒乓球,彼时腹围已可观,手握横拍立定不动,专等球来找他。打棒球,我未及见。但直至辞世,父亲对棒球情有独钟。每逢电视有棒球赛,父亲必是热心观众。
父亲写过谈吃数十文。在吃的方面,父亲无疑是伊壁***鲁主义者。自罹患消渴后,禁糖。他本非特嗜甜食,但是物以稀为贵,此刻甜点、巧克力、汽水、较甜的水果。乃至放了糖的菜肴,一齐变成了伊甸园中的美味苹果,越不准吃越想吃。此上帝之所不能禁也,纵然不能公然大嚼,私下小尝实所多有。每以此发病,赖有特效药耳。戒烟酒,则是父亲的胜利战例。烟量原是每日两包,戛然而止。酒量是两瓶白干,后来则只钦啤酒小盅。茶,父亲本也喝得很考究,晚年则很少喝茶,喝也极淡。
父亲不信鬼神。但于佛教颇有兴趣。在广州中山大学时,外文系主任(林xx)笃奉密宗,常在家中设坛行法。画符、诵咒、灌顶等皆不必说,最奇的是“开顶”。据说人死之后,灵魂困于脑股之内,无由飞升,乃至沦陷。欲免此厄,须诚心下跪,由法师念咒,以青草一根,***头顶2寸,开一小孔,谓之“开顶”。如此一旦涅??,魂灵儿就由那小孔一溜烟飞进天堂,绝无困滞。父亲常去观法,也借佛经回来看,唯有“开顶”,父亲不干。父亲之好佛,端在佛典中哲理部分,不及其他。
父亲之晚年,是非常特殊的一个阶段。除了读书写作之外,一切都淡薄了,一反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之往日,深居简出,与世隔绝。父亲逝世后,台视李惠惠女士打电话来:“几次要去访问令尊,都被令尊拒绝了,所以至今还不知道令尊家在何处。现在令尊已经去世,是否可去令尊家访问了呢”这一次的访问,终于实现。父亲已不复能拒绝。父亲在赠琦君女士的金缕曲结尾云“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这正是他晚年之心声。
父亲的.最后几分钟,乃以缺氧致死。当时,小量的输氧已经不够。父亲窒息,索笔,手颤不能卒书,先后写了5次,要更多的氧。此是父亲握管80年的最后绝笔。最后,父亲扯开小氧气罩,大叫:“我要死了!”“我就这样死了!”到了这个时候,中心诊所主治医生终于同意给予大量输氧,但却发现床头墙上大量输氧的气源不能用,于是索性拔下小量输氧的管子,换床。七手八脚忙乱了5分钟。就在这完全中断输氧的5分钟里,父亲死了。一去不返!哀哉!
梁实秋语录
1、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梁实秋散文》
2、一颗沙里看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把无限抓在你的手掌里,把永恒放进一刹那的时光。——《梁实秋精选集》
3、人心里的空间是有限的,一经塞满便再也不能填进别的东西。我不但游乐无心,读书也很勉强。——《槐园梦忆》
4、我来如流水,去如风,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体会。所谓生死,不了断亦自然了断,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来到这世界,并未经我们同意,我们离开这世界,也将不经我们同意。我们是被动的。——《闲暇处才是生活》
5、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梁实秋精选集》
6、大抵花有色则无香,有香则无色。不知是否上天造物忌全?含笑异香袭人,而了无姿色,在群芳中可独树一格。——《心守一事去生活》
7、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时的大诗人龙沙有这样的诗句:当今世上谁也没我那么厌恶猫我厌恶猫的眼睛、脑袋,还有凝视的模样一看见猫,我掉头就跑。——《雅舍小品》
8、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心守一事去生活》
9、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雅舍谈吃》
10、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梁实秋精选集》
11、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雅舍谈吃》
12、叔本华的哲学是:痛苦是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是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谓。没有痛苦便是幸福。——《梁实秋精选集》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梁实秋精选集》
14、他是非常热烈的异性恋者——就一个英国人身分而言也许是超过了正常的程度。—《雅舍小品》
15、轻柔而低缓,是女人最好的优点。——《槐园梦忆》
16、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梁实秋散文》
17、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男人》
18、名士风流,以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雅舍小品》
19、梁实秋经典语录: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送行》
20、人辛勤困苦地工作,所为何来?夙兴夜寐,胼手砥足,如果纯是为了温饱像蚂蚁蜜蜂一样,那又何贵乎做人?——《闲暇处才是生活》
21、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心守一事去生活》
22、老子爱花成癖,这话我不敢说。爱花则有之,成癖则谈何容易。需要有一块良好的场地,有一间宽敞的温室,有各种应用的器材。更重要的是有健壮的体格,和充分的闲暇。——《心守一事去生活》
23、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雅舍谈吃》
24、从前官场习惯,有所谓端茶送客之说,主人觉得客人应该告退的时候,便举起盖碗请茶,那时节一位训练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见,便大叫一声「送客!」另有人把门帘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辞之外,别无他法。——《雅舍小品》
25、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雅舍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