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文言文翻译

《崔光》文言文翻译

《崔光》文言文的原文以及翻译是怎么样的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为你介绍《崔光》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姓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译文: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崔光个人轶事

孝文帝特别赞扬崔光的文才,《夏津县志》里这样记载:与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再迁给事黄门侍郎。受知,孝文亟称之曰:孝伯才浩浩如黄河东注,今日之文宗也。

崔光关心民瘼,擅长辞令,常以委婉之词规谏皇帝。一日,禁卫捕获一秃鹫,饲于宫中。崔光得知上表说:“贪恶之鸟野泽所育,不应入于殿廷,饕餮之禽必资鱼肉”,“陛下为人父母,岂可弃人养鸟,留意于丑类恶声哉?”以此规谏皇帝。皇帝从之,将鹫弃放于野。

北魏王朝在北方雄霸多年,西边各小国进贡不绝,又和南朝往来贸易,府库充盈,万物皆备。胡太后有一次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玩,对从行的王公嫔主一百多人下令,让众人依自己力气,随意取绢。这些人丑态百出,使尽气力左夹右扛成百匹地往家里搬。尚书令李崇和章武王元融最贪心,负绢过重,颠仆在地,一人伤腰,一人伤脚,太后又笑又怒,让卫士把两人赶出仓库,一匹绢也不给他们,当时被人作为笑柄。惟独侍中崔光只取两匹绢,太后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取这么少。崔光回答:“臣两手只能拿两匹”。一旁众人都涨红脸,羞愧难当。

崔光虽属忠臣,但是那种明哲保身的一类人,对后来的元义乱政、胡太后滥杀均不加以阻救,随时俯仰,进退有度,七十三岁时善终。

崔光晚年,年老多病,然而自强不已,以撰述魏史为己任。常食宿于著作任所。孝明帝正光三年(523年)十一月十二日(12月4日) ,崔光病危,召集子侄至榻前,嘱咐说:“吾荷先帝厚恩,位至于此,史功不成,殁有遗恨,汝等速送吾还宅……”。至家而逝。卒谥“文宣”。

崔光殁后葬于本乡,墓在今山东省夏津县白马湖镇崔庄村附近,具体地点不详。

《崔光》 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

崔光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光”,东清河鄃人也。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 七,随父徒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太和六年,拜中书博士,转著作郎, 与秘书丞李彪参撰国书。甚为高祖所知待。常日:“孝伯之才,固今日之文宗也,”寻以本官 兼侍中、使持节,为陕西大使,巡方省察,所经述叙古事。还,以诔谟之功,进爵为伯。光 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皇兴初, 有同郡二人并被掠为奴婢,后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赎免。高祖闻而嘉之。虽处机近,曾不 留心方案,唯从客论议,参赞大政而已。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 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其见重如是。又从驾破陈显达。世宗即位,正除侍中。初,光与牵 彪共撰国书,太和之末,彪解著作,专以史事任光。彪寻坐废。世宗居谅闇①,彪上表求成 《魏书》,诏许之,彪遂以白衣于秘书省著速。光虽领史官,以彪意在专功,表解侍中、著作 以让彪,世宗不许。延昌二年,世宗幸东宫,诏光日:“令当为太子师傅。”光起拜固辞,诏 不许。即命肃宗出,从者十余人,敕以光为傅之意,令肃宗拜光。光又拜辞,不当受太子拜, 复不蒙许。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迎肃宗于东宫,安抚内外,光有力焉。正光元年冬,赐 光几杖、衣服。二年春,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辞历 年终不肯受。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归。四年十月,肃宗 亲临省疾,诏断宾客,中使相望,为止声乐,罢诸游眺。十一月,疾甚,薨,年七十三。肃 宗闻而悲泣,儒者荣之。

(节选自《魏书》)

【注】①谅闇: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辞/历年终不肯受

B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辞历年/终不肯受

C.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辞/历年终不肯受

D.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为司徒/光表固辞历年/终不肯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六年”的“太和”是三国魏明帝曹睿的年号。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文中的“延昌二年…‘正光元年”中的“延昌”“正光”都是指年号。

B.“拜中书博士”的“拜”是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古代仕宦的词语很多。如文中“转著作郎…领史官”的“转”“领”,分别为“调动官职…兼任官职”的意思。

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以后各朝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因时而异,文中的“进爵为伯”是说崔光的爵位升到了伯。

D.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皇上死曰薨,王宫诸侯死日崩,大夫死日卒,士死日不禄,平民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经常称赞崔光的文学才华,称他为当时的文坛宗师,并很欣赏他的为政才能,在击败陈显达后,正式升他为侍中。

B.崔光家里十分贫困,但是他十分好学。入朝为官后,很受高祖的重视优待,后因为制定策略的功劳进爵为伯。

C.世宗让崔光担任太子师傅时,崔光推辞,世宗未同意;后来世宗让太子拜见崔光,崔光又拜谢推辞,不肯接受太子的的拜礼,又没有被允许。

D.肃宗十分重视崔光,听说崔光生病后,就亲自到崔光家中去,又下诏说在崔光生病期间,禁止官员打扰他养病。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5分)

(2)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己,常在著作,疾笃不归。(5分)

《崔光》阅读答案

4.B

5.D

6.A

7

(1)有攻击诽谤他的,他一定用好话回报,虽受诽谤,始终不为自己辩白对错。

(2)崔光年老而事务繁多,疾病逐渐增多,但他自我勉励不停止,常住在官府中,病重时也没有回家。

崔光文言文翻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崔光文言文翻译

学习

追梦人原唱是谁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追梦人原唱是谁,内容包括追梦人原唱是谁唱的,追梦人原唱是谁凤飞飞,追梦人原版原唱。追梦人原唱是谁导语:《追梦人》原为刘德华、吴倩莲主演的电影《天若有情》国语版插曲,原名为《天若有情》,后罗大佑为纪念女作家三毛将《青

学习

追梦的句子唯美短句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追梦的句子唯美短句,内容包括关于追梦的句子,追梦少年的优美句子,一路追梦前行励志句子。成长,青春,追梦的句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你所见过

学习

关于追梦励志的句子

阅读(1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追梦励志的句子,内容包括关于追梦的励志句子,一路追梦前行励志句子,励志追梦的四字成语。关于追梦励志的句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基本运用单位。还苦于找不到

学习

关于小学生写蝉的作文

阅读(1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小学生写蝉的作文,内容包括小学蝉满分作文,蝉小学生作文,爱叫的蝉作文400字。追梦的蝉小学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

学习

追梦人人生感悟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追梦人人生感悟,内容包括追梦人这首歌的人生感悟,追梦人下一句人生感悟,追梦人手写人生感悟。追梦人人生感悟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常常会由于外界事物接触而引发思想的火花,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让自

学习

追梦名言名句大全

阅读(128)

本文为您介绍追梦名言名句大全,内容包括追梦名言名句,追梦名言名句优美句子,关于追梦的精辟短句。追梦名言名句大全追梦的人都这样,总想驰骋在未来的远方,面对心的漂泊。无法用自控的力量把握对与错的节奏。人生的路途,到过真实之后,才发现,

学习

追梦大男孩日记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追梦大男孩日记,内容包括农村女孩舞蹈追梦日记,追梦哥生活日记,骑行日记追梦第111天。追梦日记(精选10篇)一天终于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追梦日记(精

学习

崔景偁拜师文言文翻译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崔景偁拜师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崔景偁拜师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崔景偁拜师文言文,崔景偁拜师翻译。崔景偁拜师文言文翻译崔景偁拜师,清朝张惠言的文言文。那么崔景偁拜师文言文翻译是什么呢?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崔景偁拜师文言文

学习

南文子为国忧文言文翻译

阅读(113)

本文为您介绍南文子为国忧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南文子为国忧,南文子为国担忧文言文翻译。南文子为国忧文言文翻译南文子为国忧文章记叙了卫国巧妙破解智伯诡计的故事,说明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析“无功之赏”,

学习

郑子家告赵宣子原文及翻译

阅读(130)

本文为您介绍郑子家告赵宣子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郑子家告赵宣子100字评价,郑子家告赵宣子全文朗读,郑子家告赵宣子解析。《郑子家告赵宣子》文言文鉴赏《郑子家告赵宣子》讲的是郑晋外交斗争的一个回合。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对于近邻的

学习

和郭主簿其一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和郭主簿其一,内容包括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赏析,和郭主簿其一原文及翻译,和郭主簿其一赏析。《和郭主簿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和郭主簿二首》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全诗格调卓奇豪放,语言新鲜生动。下面问大家带

学习

唐多令柳絮原文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唐多令柳絮原文,内容包括唐多令柳絮曹雪芹,唐多令柳絮赏析400字,唐多令柳絮背景音乐。《唐多令·柳絮》原文及赏析《唐多令·柳絮》原文及赏析1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

学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翻译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翻译,内容包括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赏析。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原文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

学习

唐多令惜别全文拼音版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唐多令惜别全文拼音版,内容包括唐多令惜别赏析,唐多令·惜别阅读答案,唐多令惜别诗配画简单又好看。《唐多令·惜别》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

学习

柳庆问饮文言文翻译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柳庆问饮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柳庆问饮文言文,柳庆问饮文言文答案,柳庆问饮。柳庆问饮文言文翻译上学的时候,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学习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阅读(520)

本文为您介绍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翻译简短,陈元方候袁公翻译,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译。《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陈元方候袁公》文

学习

薛谭学讴文言文翻译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薛谭学讴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薛谭学讴成语故事,薛谭学讴揭示的道理是什么,薛谭学讴文言文翻译及揭示的道理。薛谭学讴的原文及翻译导语:这是发生在两千五六百年以前战国时期的故事。秦国有一个叫薛谭的'青年歌手,为提高唱歌本

学习

论积贮疏原文及翻译

阅读(141)

本文为您介绍论积贮疏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论积贮疏怎么读,论积贮疏全文,论积贮疏重点句子翻译。论积贮疏原文翻译《论积贮疏》是贾谊的名文之一。《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前178)给汉文帝刘恒的

学习

说苑君道原文及翻译

阅读(113)

本文为您介绍说苑君道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说苑君道原文及翻译中考,说苑君道篇原文及翻译,说苑君道原文。说苑君道原文及翻译君道,即封建帝王治国的基本理念与统治权术,其核心内容是儒家所倡导的"仁政"、"仁义"原则。以下是精心准备的说苑

学习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文言文翻译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召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讲解,召公谏厉王弭谤出自哪部史书。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文言文翻译本篇在结构上与前篇《祭公谏征犬戎》完全相同,仍然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

学习

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

阅读(133)

本文为您介绍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内容包括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20字,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翻译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根据

学习

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刻舟求剑文言文意思,刻舟求剑的整篇翻译,刻舟求剑的意思和译文。《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下